好店入驻
微信扫一扫打开
入驻好店
发布信息
微信扫一扫打开
发布信息
同城头条  >  本地  >  四川成都小区被“拆绿还耕”引关注,媒体:该问问谁将耕地变成了绿地
四川成都小区被“拆绿还耕”引关注,媒体:该问问谁将耕地变成了绿地
2023年04月20日 12:15   浏览:30547   来源:菲社网

极目新闻评论员徐汉雄

3月底以来,四川成都多位市民在当地问政等平台反映情况称,自己所在小区附近的绿地以及当地花费重金打造的“环城绿道”拆除了绿化植物,种上了小麦、玉米等农作物,“修好的绿地景观花费了不少钱,用都没用几天就拆了,完全是浪费公帑。”(成都多处“拆绿还耕”:网红绿道边种上10万亩农作物

上游新闻记者从多个部门获悉,相关市民反映的“拆绿还耕”现象确实存在,但均属于按照政策要求推动复耕,不存在违规之处。

相关人士称,涉及整改项目的土地,并不涉及土地性质改变的问题,“从一开始都是耕地,复耕复垦里面的复字就是恢复的意思,并不涉及土地性质的改变。”除了绕城绿道,成都城区内多地也在推动“复耕复产”工作。

也就是说,这些“拆绿还耕”并没有错,是正常的复耕行为,要说有错,就是耕地原本就不该被“绿化”了。

成都环城生态区范围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界桩(图源:上游新闻)

“中国14亿人口,每天一张嘴,就要消耗70万吨粮、9.8万吨油、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。要满足如此庞大的消费需求,每年的粮棉油糖菜播种面积大概稳定在23亿-24亿亩,如果按1.3的复种指数倒推计算,耕地必须保持在18亿亩。”这是2022年3月,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全国两会“部长通道”给出的推演,以此说明18亿亩耕地是“底线”。

18亿亩耕地少不得,不能少,因为事关大家的吃饭问题。现实情况是,虽然这个底线是守住了,全国耕地达19.18亿亩,但10年间耕地地类减少了1.13亿亩,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%。耕地的底线已退无可退,推动复耕是应有之义。

以成都市所在的四川成都平原来说,这里一向被称为“天府粮仓”,但“耕地非农化非粮化”问题一度严峻。2021年公布的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,与“二调”数据相比,成都平原耕地面积10年时间减少了40%。面对严峻形势,四川重拳出击,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势头。四川省国土资源系统的相关人士表示,坚守耕地底线是当前自然资源系统内一项重大工作,目前各地对于已经建成的公共设施进行“纠偏”拆除,是保护耕地工作的具体执行。

在这个背景下,成都“环城绿道”拆除绿化植物,推动复耕,也就是形势使然,守住耕地底线的应有之义。“纠偏”没有错,群众要问的是,耕地上的公共设施当初是怎么建上去的?当初是谁将耕地变成了绿化景观的?群众更担心的是,复耕别又是一阵风,昨天是“耕地变绿地”,今天是“绿地变回耕地”,明天别又搞成耕地再变绿地,如此来回折腾造成的浪费,才更令人心惊心疼。

从网络上也可以看到,群众对推动复耕并没有意见,但对一些不切实际的“复耕” 则难以理解。诸如,原本种植茭白苗的田被清理,只能种水稻,有的将鱼塘填了复耕,有的到缺乏水源的坡地上搞“高标准农田”建设。有网友总结道,有的地方是“良田上建房,山上种水稻”。

群众反感的是这种形式主义,因瞎折腾造成的无谓浪费。守住耕地底线,重在守住不乱折腾的底线,宜耕则耕,宜林则林,宜绿则绿,从实际出发,实事求是,才是真正对耕地负责,对民生负责。

(来源:极目新闻)

免费发布便民信息平台-菲社网 菲社网 菲律宾签证-菲社网
头条号
菲社网
介绍
“菲社网”平台是一款免费发布便民信息的微信小程序平台,打造简洁、快速、高效的信息推广查询平台。做到为民、利民、便民。服务海外华人各大城市生活圈,在线招聘、店铺转让、房屋出租、二手车、同城拼车、打听求助、生意转让、微帮便民信息发布平台。
推荐头条